纪念美国铁路华工,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影展。9月4日是美国劳工节,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于北京时间9月5日举行“跨越时空的回响——纪念150年前铁路建设中的华工”展览开幕式,遥致为美国作出积极贡献的华人先辈。
约150年前,数以万计的华工漂洋过海到达美国西部,参与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,凭借简陋的工具和顽强的意志,令美国东西两岸铁路合龙,建成促进全美经济繁荣的钢铁“大动脉”。可在此之后,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尊重和铭记,还成为经济动荡和《排华法案》的牺牲品,被后世研究者评为“沉默的道钉”。
纪念美国铁路华工,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影展。本次展览旨在还原华工当年的艰辛历程,通过展出中美两国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,向观众介绍世界第一条跨洲铁路的历史与现状。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,多位高校教授及美国华工后裔等近百位嘉宾出席开幕式。
展览分为“漂洋过海异域拼搏”“历尽艰辛竭智尽力”“沉默道钉流传后世”三个部分,讲述了华人赴美建设铁路的背景、如何凭借人力与简单的工具开山凿路攻克困难,以及社会各界对华工的评价。
纪念美国铁路华工,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影展。现场展出90余幅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沿线的新旧照片,以及中外学者研究铁路华工的著作,生动再现了华工当年在美国修建铁路的场景。
展览以90余张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沿线新旧对比照片为主,辅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机构提供的珍贵老照片、中外学者相关著作等。观众流连驻足,无不为华工们的艰辛与智慧慨叹。
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从事该领域研究数十年。他告诉记者,本次展览堪称“高水平”,展览言之有据,不乏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,“甚至连美国没注意到的课题也有所体现”。
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希望在致敬之外,各界能给予美国铁路华工和华侨华人历史更多关注。他期待展览与相关活动一起,引起跨越一个半世纪和中美两国巨大时空的共同回响。纪念美国铁路华工,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影展。展览从即日起持续至10月8日。
相关文章